庆云:精准施治破顽疾城市蝶变展新颜

综合行政执法局讯(张立)日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称:“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通过疏堵结合治理街道乱象、严管重罚治理大气污染、精益求精提升城市容貌、深入发动培养市民意识等措施,城市管理实现“八项取缔、六项规范”,城市环境质量提升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庆云县的典型经验具有可复制性、推广性和借鉴意义,希望全省各市城市管理局,东营、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各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借鉴学习。 ”

庆云县城市管理实现“八项取缔、六项规范”。近年来,围绕做好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集中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城市管理实现“八项取缔、六项规范”。八项取缔,即流动商贩、店外经营、露天烧烤、露天宰杀、露天洗车、露天喷涂、经营性燃煤锅炉及燃煤炉子、违章建设全部取缔;六项规范,即道路扬尘、渣土运输、门店牌匾、停车秩序、门前五包、餐饮油烟治理更加规范,城市环境实现美丽蝶变。2018年庆云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绿色创新城市,2021年9月,庆云县国家卫生县城通过评估验收。

借势发力破解拆违难题。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借全国、全省拆违大势,借庆云县委、县政府创城攻坚大势,牢牢掌握“公平、公正”这一核心,深入细致做违建户工作,讲法规,摆道理,对同意拆除的违建户,安排人员和设备帮忙拆除,尽量将违建户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做到和谐拆违。同时,完善出台《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量化考核办法》,把控违拆违列入重点考核项目,以考核促干劲,用实干练队伍,一鼓作气完成900多处、近17万平方米拆违任务,城区违建实现清零。

疏堵结合治理街道乱象。流动商贩、店外经营、露天烧烤、露天宰杀、露天洗车、露天喷涂这些城市顽疾共同特点是:占用公共空间、影响市容、影响居民出行、反复性强。为根治这些街道乱象,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分类分项研究制定治理标准,班子带头马路办公、逐一街道推进落实,对流动摊贩按照“疏堵结合”原则,规划建设3处便民市场,可容纳近300个摊位,教育引导摊贩到市场规范经营。同时,加大街面巡查,对多次劝说无果摊贩坚决处罚,有效治理了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对店外经营、露天烧烤、露天宰杀、露天洗车、露天喷涂坚持统一标准、一律严格取缔,充分发挥门店邻里效应,做通一户门店带动一条街道,目前,城区所有门店店内经营、文明经营成为常态。其中,烧烤行业,60家烧烤业户全部规范做到“店内烤,店内吃”。

  敢于亮剑守护碧水蓝天。按照环保工作要求,围绕打造优质城市空气环境,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结合自身职责,持续攻坚,沿街门店经营性燃煤锅炉及燃煤炉子全部取缔。对餐饮企业实行动态监管,定期查验油烟检测油烟报告,夜查油烟净化设备使用及清洗维护情况,确保油烟达标排放。道路扬尘治理抓好施工工地进出口管理,采取定点值守、机动巡查的方式,严查施工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工地门口道路杂乱问题,从源头遏制道路扬尘污染。严格渣土运输车辆管理,通过渣土运输车GPS定位系统常态监管,对未经批准、未进行密闭化改装擅自上路行驶、未按规定时间、路线、带泥上路、超载洒漏的渣土运输车辆“严查重罚”。庆云县城市空气质量名列德州市前列。

  精益求精提升城市容貌。门店牌匾是城市整体形象重要环节,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整治一店多牌、人行道灯箱、牌匾规格杂乱问题,清理拆除不规范广告牌匾1000多块,商业门店牌匾杂乱无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与各沿街门店签订“门前五包”协议,通过现场巡查、数字城管监管等方式,严查违反“门前五包”行为,今年已处罚32家。同时,设立“门前五包”红黑榜,对“门前五包”责任落实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对履行“门前五包”不到位的业户进行曝光,激发了沿街业户的荣誉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在人行道(除盲道部分)及公共场所科学施划停车位1万余个、非机动车车标800余个,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对占压盲道、非机动车占用停车位、在人行道出入口停车、碾压绿化带等违停行为严厉查处,今年,已引导非机动车规范停放2200余辆次、机动车规范停放1300余辆次,处罚违停行为500余起,迅速刹住了各种停车乱象。

  深入发动激发城市意识。对于城市,管理很重要,市民的积极参与、积极爱护更重要,市民的参与情况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效果。作为城市管理者,庆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注重宣传注入,发挥宣传教育发动的力量,在庆云电视台开辟《和谐城管》专栏,积极宣传城市管理的好做法、好成效。同时,对不文明行为跟进曝光,通过真实的案例,去激发市民的城市意识、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市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今年已办理12345市民热线1648件,其中,建议、告知类占六成以上,全社会共同管理城市的氛围日益形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