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子一心为群众


  百余户棚改拆迁只用23天,渤海路街道信家村党支部书记信书利带领村支部班子统一思想、改变观念,绘出了信家村的新蓝图——


  渤海路街道讯 (刘如连 张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老黄牛。这句话是渤海路街道信家村党支部书记信书利的信念和追求。
  2010年,在99户房屋需要拆迁的艰难关头,信书利临危受命。上任后,他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和其他村“两委”成员一边学习棚改政策,一边入户宣传发动,为群众讲政策、摆道理、算好民生账,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今年,信家村又成为街道棚改工作的主战场,信书利连续8天盯在工作一线,每天休息不超过3个小时,用行动教育群众,用真诚感化群众,圆满完成棚改工作。“街道党工委赋予我这一使命,我就必须挑起担子,解放思想,让村里大变样。 ”信书利说道。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信书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干工作雷厉风行,定下的事必须干,更要干好、干出特色。
  信家村作为城中村,村情复杂,重点难点工作多。村集体经济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发挥既有优势、必须抓住新的机遇、必须转变工作思路。为统一思想,信书利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讨论,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3年发展规划。他充分把握该村区位优势,通过多方联系,由县建筑公司出资,在县建材城、中心街西侧盖起了门市房,2套对外出售,用于偿还建设欠款;12套按成本价卖给村民,鼓励村民创业致富;1套作为村集体办公场所,既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又大大提升了办公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以及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短短几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从5900元提高到9300元,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滋味。“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信书利在和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开会时多次说道。2013年,信家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在街道率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内有威望的党员、群众代表担任理事会成员,出台了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标准、规模,红白事不准请吹鼓手,不准大操大办……红白理事会会员带头向群众宣传健康、勤俭、节约的新风尚。有不理解的大门大院或者儿女多的家庭,信书利就亲自到他们家做工作,耐心开导,最终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党支部的威信也随之提高,各项工作渐有成效。
  一个好干部,总是把群众当亲人。信书利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勿忘人民”的公仆之心,只要群众有困难,他都积极想办法,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棚改拆迁中,有3个儿子的于庆华老人没有了住处,年近七旬的老人愁的掉下眼泪,信书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立即找到于庆华的3个儿子,整整做了两天的思想工作,圆满解决了老人的住房问题。像这种为民解难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也都深深的记在村民的心里。
  信书利说:“治村如治家,我要当好村民的儿子。 ”担任支部书记8年以来,他始终如一,按照上级要求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信家村也先后荣获“社会稳定先进单位”、“服务经济发展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