笤帚的风波


  □张洪勇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村的党支部被砸烂,村中由“革委会”掌权。几个生产队的队长的任免以革委会主任的好恶走马灯似地更换,什么人都可以担当。 “大马虎”给主任送了两瓶好酒,也当上生产队长。当时以抓革命为 主 , 农 业 生 产 濒 于 瘫 痪 状 态 , 一 天 的 工 值 不 超过两毛钱。
  这年开春,革委会召开队长会议。遵照上级指示,为恢复生产、号召发展“多种经营”,要求每个生产队必须栽种十亩桃园,树苗自行想法解决。
  散会后,队长“大马虎”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一推车赶集的老汉,随口问道:“你赶集干什么去来? ”老汉答:“买笤帚。 ”“马”队长眼睛一亮,心想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想买桃树就来了买桃树的,他把“买笤帚”听成了“买桃树”。就问:“多少钱卖的?家里还有吗? ”老汉也误认为他想买笤帚,就说:“两角钱卖的,你要的话,我回家现刨 (绑扎)。 ”“马”队长说:“你下集上给俺刨三百来吧! ”老汉说:“你怎么要这么多呀?——刨够了往那里送啊? ”“马”队长说:“俺是生产队呀,你就送到俺饲养处就行了。 ”他指了指饲养处的房子。
  话说五天过去,老汉推着三百把笤帚送到饲养处交货。 “马”队长一看傻了眼:“俺是买桃树栽子,你推来笤帚干什么? ”老汉一听急了:“你明明说叫俺刨三百笤帚送来,怎么又打赖呀!这可是俺一家人忙活了好几天啊。”队长也有些急了,说:“俺一个生产队,要这么些笤帚有啥用啊?”双方各执一词,争得脸红脖子粗,也不见分晓。这时,有些人都围拢过来看热闹,有一老头询问缘由,让二人把五天前对话重复了一遍。老头听明白了,说:“问题就出在你们二人都马虎上:队长误听老汉是买桃树的,而老汉误认为队长想买笤帚。 ‘笤帚’和‘桃树’又是谐音,价钱有差不多;刨‘笤帚’刨‘桃树’又都用了一个“刨”字。其实,‘笤帚’的单位是‘把’,‘桃树’的单位是棵,可是当时你们谁都没说清楚,这真是大马虎遇到二马虎,你二人都有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最后通过协商,这三百把笤帚留下一半归队长,另一半老汉再去另卖……一场笤帚风波才算平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