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国军改称“三十一支队”


  1937年7月7日,北平爆发“七七事变”以后,在鲁北工委的领导下,抗日救国军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几个月便发展到1500多人枪,成为津南、鲁北最大的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1937年秋,国民党山东省鲁北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流窜到冀鲁边区,提出无理要求:要抗日,必须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否则,予以取缔。 10月中旬,鲁北工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接受了刘景良统一战线的领导,由刘景良担任抗日救国军司令。刘景良当司令后,不但不组织抗日,反而利用各种手段,在部队内部制造矛盾,拉拢土匪队伍,企图分化瓦解救国军,限制部队行动。党组织发现这一问题后,积极与刘景良开展斗争,并决定利用一定时机,摆脱刘景良对救国军的控制。
  12月,刘景良提出带一、二团队伍攻打惠民城,否则就与救国军决裂。为了团结抗日党组织派李子英、李广文带二团配合刘景良攻打惠民,途中见机行事。二团与刘景良联系后,星夜前往攻打惠民城,刘景良带卫队住城里,李子英带二团住西关。次日刘景良见拉二团投奔国民党的阴谋难以实现,便借口去利津调遣部队,筹集粮款,从此一去不复返。李之英、李广文把队伍带到庆云城南纪王桥,途中遭到道会门组织“小红门”的袭击,队伍受到损失。为了解决刘景良出走后救国军的领导体制及领导人选问题,确保救国军掌握在共产党手中,边区党的负责人于文彬、马振华在刘集学校召开会议,重新配备救国会与救国军的领导人。
  为防止崔吉章等人借选举搞分裂活动,于文彬在会上就日军侵华形势和团结抗日问题慷慨陈词,要求大家为国家、民族的命运着想,以团结抗日的的大局为重,不要私欲膨胀,闹宗派,搞分裂,希望有这种行为的人迷途知返,悬崖勒马。通过选举,邢仁甫(后叛变)当选为救国总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救国军司令,周砚波当选为救国总会政治委员会委员长,崔岳南当选为救国总会政治委员会副委员长兼救国军政治部主任,于文彬任救国军政治部副主任,范普权任救国军政训处长、张岫石任救国会秘书长、张耀曾任救国军副官长,周凯东任救国军参谋长。崔吉章阴谋未得逞,不等散会拂袖而去。当天晚上带一团干部战士400余人投降了伪满洲自治联军程国瑞部。第三天一团干部战士在副团长郑松林的带领下,连夜北返,其中大部回到了救国军中。由于日军侵占华北,中共冀鲁边工委与山东、河北两省党组织失去联系,孤立无援,再者由于刘景良、崔吉章叛逃,士气受到影响,战士产生了动摇情绪,出现了大量减员。 12月底,部队只剩下共产党员和由党亲自组织起来的部分武装共552人,枪支227条。
  1938年初,王昭明(后叛变)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去江西庐山伪别动总部,领来了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的番号。中共鲁北工委经过研究,认为当时我军处境困难,接受“三十一支队”的番号,有利于使救国军合法化,便于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为此,决定启用三十一游击支队的番号,但部队仍由共产党领导,支队部和各路救国军均设政治部,邢仁甫任支队司令,王昭明任副司令,范普权任政治部主任,崔跃南任副主任。同时,决定把部队各团建为三路和一个特务团。一路指挥刘子芳,副指挥郭盛云,政治主任周玉峰(关锋);二路指挥李子英,副指挥刘全正,政治主任李广文;三路指挥杜步舟,副指挥黄耀轩,政治主任张墨先(后由关星甫担任);特务团团长邢仁甫兼任,副团长路牟班,政治主任马振华。
李玲玉 整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