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太极情结


  □杨慧
  说起太极拳,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晨雾中的河边,或是社区活动场上三五成群,或是广场中几十位服装统一的人们,和着悠扬的古乐翩翩起舞的整齐而又庄严的场面。他们时而推手,时而腾挪,舒缓中蕴藏几分刚毅,柔韧中透露几丝轻灵,尽显太极拳的无穷神韵。如今,太极拳和它所代表的太极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心坎上,成为遍布我国大小城市清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庆云这座极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北方小城,自然也少不了太极文化的熏陶。从北海公园到庆云广场,都有太极拳爱好者组成的晨练方阵。人们缓抬脚、轻落步,一起一落间,渗透出浓郁的太极文化与东方哲学;静制动、柔克刚,一招一式间,浸润着太极拳的神秘、包容、和谐与力量。太极拳,已经成为庆云人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太极文化已在庆云生根发芽。当然,欣喜太极拳在庆云蓬勃发展的同时,自然不能忘记太极拳在庆云最初的发起人———被大家尊称为“庆云太极拳师”的爸爸。
  爸爸最初学练太极拳完全是为了治病。由于工作、生活环境变化较大,再加上多年部队生活在身上留下伤病等多方面的困扰,他患上了抑郁症。刚到中年的他就病魔缠身,平日里缄默无言,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当时,他先后多次到省市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但效果不大。后来,他来到疗养院接受治疗,结果3年的时间,爸爸焕发了青春,久治不愈的抑郁症消失了,当出院回家与同事、朋友相聚的时候,他谈笑风生,幽默风趣,昔日的抑郁一扫而光。当人们问及原因时,爸爸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爸爸住院时,医院配有专门的太极拳师带领大家学练太极拳。由于爸爸饱受疾病的困扰,多年吃药都没有效果,所以对学练太极拳能否治病还只是试试看的心态。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太极拳软绵绵的,练起来好像没劲,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动作不到位,技术也很粗糙,但是在摸索练拳的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太极拳能让自己心情畅快,有时好像找回了原来的自我。结果,他迷上了太极拳,不知不觉间,他的药越吃越少,抑郁的心情也逐渐消失,而他的太极拳技艺却日渐提高。就这样,爸爸在3年的住院时间里学会了他认为是自己人生至宝的“太极拳”。经过努力,他不仅掌握了太极拳的要领,而且逐步领悟到了太极拳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太极拳牵动的就是一泓生命的源泉。 ”爸爸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他这样解释太极拳的健康理念:“太极的理论就是阴阳平衡的理论。阴阳是运动的特性,世界是恒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太极拳认为,阴阳并非对立,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阴阳的两个方面达到一种和谐,这个系统的运转才算健康。所以太极拳讲究的真正健康的概念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概念,并非静止,是一种运动中的健康。学练太极拳,可以使人阴阳调和,达到以心领气、以气运力的效果。而这个‘气’则遍布全身,气动则全身动,全身动则周体康泰。 ”
  随着太极拳技艺的不断提高,爸爸对太极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对太极拳的理论及文化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认为,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体育项目,它身上熠熠发光的是深刻的文化烙印,浸润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上善若水,至柔至刚。虽无形而能随形,虽平和却能生万物,平和养无限天机。太极拳讲究太极阴阳、对立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平衡,强调整体。太极拳来于自然,更应该回到自然,面向大众,让大家都来学练太极拳。于是,爸爸把由自己练拳转向了太极拳在庆云的普及推广上。
  时光还要追溯到21世纪初,刚刚从思想和文化禁锢中解放出来的人们还没有太多锻炼身体的方式,早上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还是少数人较为高级的享受,人们的业余活动也只是走走逛逛、侃侃闲话,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对于太极拳,更是很少有人了解。深得太极拳益处的爸爸看在眼里,更是想在心里。于是,他萌发了动员大家学练太极拳的想法。
  要学太极拳,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太极拳。爸爸找到当时常在岸边逗留的人们,现身说法,边讲学练太极拳的意义,边现场演练自己早已成竹于胸的太极拳术。他绵里藏针的套路,浑元一气而又无穷无尽的变化……让现场的人们大开眼界,原来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太极功夫竟出现眼前,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惊喜之余,人们开始接受和喜爱这一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以健身防身、延年益寿为宗旨的运动项目,自发地跟爸爸学起了太极拳。
  “既然太极拳是武术,为什么人们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健身项目去练习呢?”对于这一点,爸爸则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人们:“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强身健体是现代人所追求的,而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术的地方就在于它适合任合年龄、性别、体型与身态者,它的动作以轻柔入手,可缓可快,练气、蓄劲、健身、养生、修身,是一种练法简单而意境高深的运动,经常练习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对于自己多年坚持练习太极拳的感受,爸爸则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认为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循环,由简单的动作入手,越来越复杂,而后又逐渐简化,就好像是人生一样,打了个转,又回到最初。这个循环并不是虚空的,而是实实在在需要招式的磨练和时日的累积。因此,他在教大家练习太极拳时,总是把太极拳还原到文化的高度。他说,现代体育运动的精髓不应简单停留在肢体活动的层面,应该是精神、心理、知识和智慧多种意义上的陶冶,通过运动实现对人体、对生活、对世界积极、健康的深刻体验。
  爸爸对太极拳这种感悟不仅使学拳者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在个人修养和情操上得到了升华,好多人都认为,跟爸爸学拳就是参加一次高雅的文化活动。所以人们不仅愿意跟爸爸练拳,更愿意听他“讲拳”。爸爸讲拳有独到之处,不仅理论联系实际,并从《易经》中的阴阳变化来解释、表述拳路中一招一式相生相克的变化关系,来解读套路、招术在古代的攻防含义以及演化到现在的健身作用和观赏的艺术价值等。富有哲理的讲解,配以刚柔相济的演练,使原本神秘莫测的太极拳显得通俗易懂。爸爸教拳最大的特点是让学拳者首先理解“拳义”。每天晨练时,他总是带着自己的“百宝囊”,里面装有太极拳书和事先备好的讲义,其中有脚步图、手势图等。每讲到节骨眼上,他便把图铺在地上,让大家参照规范自身加强记忆。有些重点章节,他还要大家笔录下来。久而久之,大家便对太极拳中需要了解掌握的要义烂熟于胸了,有些诸如“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为阳,静为阴,一动一静为开合。阴变阳为开,阳变阴为合,随屈就伸,无过不及。人刚我柔,人柔我刚,四两拨千斤,耄耋御群男……”等爸爸师常说的话,大家一般都能随口说出。
  学练太极拳,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基础打好。这个基础,用爸爸的话说就是练好太极拳的“架子”。他常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基础打不好,要改就难了,必须把架子打好,把套路打熟,再以气运身。 ”因此,他教大家练拳时都
  是
  非 常
  严格,从不马虎。一年四季,每天准时5点起床,先把备好的讲义或者太极拳书看一遍,再到演练场。对练拳者的一招一式,他总是严格要求,起落循规,行止有度。他认为太极拳是一门用心不用力的运动,它是“以心行气,以气传旗。 ”一旦架子不对,套路错讹,那就会引起气滞、走偏,轻则无效,重则伤身。所以,他每当教“以气运身”时,他首先自我试验,一切都顺利畅达,才开始教学。
  耕耘自有收获。在爸爸的精心指点和练习者的努力下,爸爸的太极拳队伍由开始的几人、十几人,逐步发展到了后来的几十人,练习者由最初单一的老年群体扩展到了壮年、青年以及少年等各个年龄段,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也由原来单纯的学拳治病提高到练拳强身、弘扬太极文化等更高的层次。短短几年时间,爸爸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爱好者,更为太极拳在庆云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爸爸率队参加比赛,结果不负众望,面对强手,成立不久的庆云太极拳代表队取得了德州市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爸爸本人也因此赢得了拳坛人士的好评和首肯。此后多年 ,爸爸多次率队参赛,一直蝉联德州市团体第一名。
  寒来暑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在庆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了人们的一项重要的健身项目。爸爸的学生也到了两代、三代,有的已经成为太 极拳教练。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已是耄耋之年的爸爸看到庆云这么多人练习太极拳,感到既欣慰又兴奋,仿佛年轻了许多,不仅对太极拳的热情丝毫未减,一直晨练不辍,而且还经常和学生们切磋交流,研究太极文化。他表示,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这项运动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