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支队 永兴支队 挺进纵队冀鲁边区迎来正规军


  1938年6月,杨靖远带领三十一支队一边抵抗刘景良对庆云的攻击,一边派交通员李广文去冀南,向冀南军区首长汇报庆云、乐陵的情况,请求支援。冀南军区决定先派一二九师津浦支队政治委员王育民带领支队骑兵40余人前行。不料队伍行至小屯村村西,遭到反动武装六离会包围。王育民惨遭杀害,余者又返回南宫。
  鉴于冀鲁边区战略地位很重要,中央决定把这个地区由山东划归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一二九师领导,责成冀南区代管;派一二九师的津浦支队和一一五师的永兴支队,由冀南挺进冀鲁边区,支援地方党组织领导的三十一支队。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派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马国瑞作为党代表,随同两个支队一同前往,负责领导冀鲁边区的全面工作。
  津浦支队的前身,是由一二九师抽调50多名营连级干部组成的挺进队,1937年11月由山西辽县(后称左权县)到达冀南。1938年2月组成津浦支队,下辖3个连,一个主力连、一个工兵连、一个特务连。后发展到两个营和一个警卫队,共1000多人。孙继先任队长,胥光义任政委。永兴支队由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第二营组成。曾国华任支队长,李宽和任政委,龙书金任副支队长,并奉命下太行山,东进到河北省南宫地区接受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的领导和指挥。
  1938年6月底,津浦支队和永兴支队奉命向冀鲁边区急行军。7月8日,两个支队到达乐陵县城,与三十一支队会师,胜利完成了挺进冀鲁边区的任务。是日,马国瑞在乐陵主持召开两个支队和三十一支队等各方面负责人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一二九师的指示,宣布成立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边区工作。马国瑞任军政委员会书记、三个支队的主要负责人为委员。
  8月,由马国瑞主持,在乐陵召开三十一支队及各部负责人会议,决定取消国民革命军别动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的称号,改编为八路军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后改为平津支队),任命邢仁甫为支队司令、冯鼎平为副司令、杨铮候为参谋长、崔岳南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营;一营营长刘子芳,教导员李逸民;二营营长李之英、教导员姜清海;三营营长杜步舟、教导员关星甫,特务团改编为特务连,连长路牟班。
  为了进一步统一和加强冀鲁边区党政军的领导,1938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部队机关及部分干部(共100余人)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挺进冀鲁边。 9月27日,“东进抗日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率领下抵达乐陵县城。随萧华到达边区的领导干部还有周贯五、王叙坤、王辉球、刘贤权、杨忠等。
  肖华率领挺进纵队进入冀鲁边之后,为了统一领导边区的抗日武装,根据上级指示将原在边区的三支抗日部队编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克明任参谋长,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津浦支队为四支队,孙继先任支队长,潘寿才任政委,下辖四个营,约3000人。永兴支队为五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李宽和任政委(后为王叙坤),刘贤权任政治部主任。五支队辖五团、六团,龙书金任五团团长,曾庆红任政委;张策平任六团团长,杨俊生任政委,后扩编为三个团约四千人。平津支队编为六支队,邢仁甫任支队长,政委王叙坤(后王叙坤调走周贯五任政委),崔岳南任政治部主任(后为王辉球),副队长冯鼎平、杨峥候,程正杰任参谋长。六支队辖一、二、三营和特务连,后扩编为七、八两个团。李子英任七团团长,崔岳南任政委;杨铮侯任八团团长,陈德任政委,全支队约有2000人。“挺纵”司令部驻乐陵县城。部队整编后,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1938年底,边区部队发展到15000人。同时,建立了津南、运河、商河等几个支队。在鲁北以庆云、乐陵、宁津三县为中心的广大土地上,建立起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  李玲玉  整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