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塑造陶艺人生

作品《庆丰收》活灵活现惹人赞叹
作品《李之仪》展现了庆云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创作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一团毫无生气的黄泥到了手中变得鲜活起来
每件出窑的作品,都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细心呵护
作品《老伴》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展厅内作品个性明显、各具特色


  赵立忠,男,1981年7月出生在徐园子乡东赵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两岁时一场突发的高烧夺走了他的全部听力,本已牙牙学语的他从此失去了言语能力。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沉默,艰苦的生活,曲折的人生道路,铸就了他刚毅坚强的性格,取得了今日的绚丽成就。
  在无声的世界里,赵立忠备受煎熬的度过了孤寂的童年。父亲赵吉瑞把他送到无棣县聋哑学校学习,毕业后,小小年纪的他在家乡的企业找到一份缝足球的活计补贴家用。 “孩子以后的路还长,总不能缝一辈子足球啊!父亲就想着送他去学习一门手艺,至少能混口饭养活自己。 ”报着这样的想法赵立忠被父亲送到了山东特教学校工美专业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
  在学校,赵立忠如饥如渴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霖,他的艺术天赋开始逐渐显露。2004年,赵立忠从学校毕业后辗转北京、淄博等地学习油画,进行陶艺创作。2007年,他到上海陶缘艺术公司陶艺工作室任陶艺创作员。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陶艺创作之旅。他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无声赵。
  在无声的世界里,赵立忠执着艺术的追寻。短短五年,在上海陶艺圈就创出了自己的名气。他多次参加上海杭州等地的展览活动。其创作的作品或夸张、或童稚、或古朴,被许多海内外陶艺收藏家收藏。有陶艺专家称赞他——海派风格,个性明显,颇具才气。更言他的陶艺作品价值潜力巨大。
  就在同行们都以为赵立忠要在上海陶艺界大展拳脚时,2011年10月,他作出了一个让同行惊诧不已的决定:回家乡庆云,开办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平常人创业都困难重重,对聋哑人的赵立忠来说,困难格外的大。父亲赵吉瑞支持儿子的决定,建陶艺坊没有场地,父亲拉下面子求邻居借了空着的院子给他。建窑进陶泥,所有的活计都是他一个人在忙碌着。
  就这样,在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赵立忠的陶艺坊“悟音堂”开业了。牌匾就是硬纸壳,赵立忠自己用毛笔写了“悟音堂”三个字,钉在的墙上。三间工作室:中间是创作间,摆设着三脚架、陶土、颜色釉材、工具刀和陶塑半成品;东边一间放置未经烧过的陶塑;西边一间是出炉成品的储藏间。回到家乡的赵立忠曾经一度让同行们觉得他的创作生命会因为离开上海的艺术创作氛围而枯竭,然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赵立忠在陶艺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田梅科 刘晓明 摄影报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