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的军旅伉俪


  刘洪忠整理
  我妈妈李曙和我姨李星是最早到达渤海教导旅的两个女兵,1947年2月我妈妈就参加渤海教导旅了,我妈妈是冀州市冀州镇张家庄村人,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他们家祖上去修颐和园去了,修完颐和园以后赚回好多银子,就买房子置地,他们家房子在村里是盖得最高,盖得最好的,房子也多。从妈妈的爷爷开始就开始吸大烟,没钱就卖房子卖地,到我妈妈出生的时候家道就败落了,到解放的时候就划了个中农。我妈妈兄弟姐妹八个,生病死了五个,就剩下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妈小时候身体也不好,病的都不行了,家里没有钱,我姥姥就把娘家陪送的耳环、首饰拿到教会医院换点药回来,吃了就好了。
  从妈妈记事起就记得家里非常穷,除了吃饭,啥都没有,冬天冻的满手是冻疮,晚上冻得睡不着觉,就和姐姐抱在一起盖一条被子取暖,冻得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叔叔家里去,她有四个叔叔,有时候去爷爷奶奶家里去,都嫌她穿的脏破、不干净,就往外撵她们,在那个家里是很受气的。我妈妈说她记事起就开始劳动了,刚开始跟大人到地里施肥,有时候除除草,后来经常吃不饱,就帮助别人家干活,帮人家拾麦穗,帮人家拾棉花,人家给个杂面卷子吃,吃饱了可高兴啦。有时候帮人家干活人家给个旧衣裳给个旧鞋什么的,我姥姥是大儿媳妇,要做十几口人的饭,每天围着锅台转,根本也照顾不上她,我妈妈小时候是在土簸箕里长大,在那里面学会走路,她说我能够长大就非常不容易了。
  我妈有一个二叔在北京读书,叫李更生,后来是渤海教导旅的供给副部长,我们叫他二姥爷。他是进步学生,接触一些进步思想,中间有一段时间回家,正好我妈妈要裹脚了,那个时候虽然民国了,不让裹脚,但是河北农村落后的地方还让女孩子裹脚,我二姥爷第一件事就是坚决反对,因为这个和家里人吵架,最后家里人觉得他挺厉害的,就同意了,没有给我妈妈裹脚。第二件事情就是让我妈妈的爷爷出钱让我妈读书,妈妈的爷爷是个中医,不开药铺,只开方子,农村也没钱给他,就是给送点粮食鸡蛋什么的,他多少有点钱,妈妈的二叔就叫他父亲给孩子出钱读书。
  我妈妈的二叔和三叔都是一起在北平读书的,他们兄弟两个政见不同,二叔李更生参加了共产党,三叔参加了国民党,后来去了台湾。他们兄弟两个你回家我就不回家,二叔对穷人好,就把窝头分给穷人吃,三叔就反对两个人经常打架。二叔一看村子里穷,孩子都上不起学,就自己拿出一部分钱,动员他父亲出一点钱,村里再拿出一部分钱,请了个有学问的先生在庙里教村子里的孩子们上学,我妈妈读了不到一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妈妈的二叔是1938年在北平高中毕业以后到达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被分配到120师359旅担任供给部科员,1946年10月随渤海军区教导旅到山东扩军时担任供给部副部长。我妈妈和姨参军就是二姥爷李更生把她们带到渤海教导旅的。当时我二姥爷回家接他夫人和儿子,就把村里的年轻人带到部队去的,我妈妈家里人不同意她参军,我妈妈就撒谎说我不参军,我二叔他们带着孩子,我送下他们就回来。
  我妈妈说那时候一打仗有的人就跑回家了,我妈妈说我不怕苦,不怕死,觉得部队好,人人平等,吃的饱,还教我们学文化,我就是死在外面也不回去。我妈妈在家的时候叫李仕铭,当兵以后她二叔给她改名字叫李曙,向往曙光,向往新社会。我妈妈当兵以后非常勤快,学东西也快,很快就当了看护班班长,一年以后就入党了。我妈妈17岁参军,李星14岁参军,那时候她年龄小,我妈妈一直拉着她,,让她在部队好好干。
  我妈妈刚进新疆的时候在南疆喀什,刚开始在二军的卫生部门诊部当司药,我妈妈上班就带着我,我妈妈上班照顾不了我,我就老是哭,后来有个叔叔挺好老照顾我,因为照顾我,把药房的烧瓶烧炸了,后来他们就和领导反映,说你看看人家李曙带着个孩子上班,怎么办,组织上就找了个国民党的老兵照顾我,他是个炊事员,那个人也挺好,后来可能是因为工作就调走了,然后就把我放在维族人家里,我就在她们家吃,在她们家住,她家有五六个孩子,家里非常穷,但是对我特别好,我每天晚上哭得时候就抱着我睡觉,我叫她土罕阿娜,阿娜就是妈妈的意思。她家里什么都没,土炕上就铺一个羊毛毡子,我和她们一块吃一块住,我因为上学再加上头上又长了一头黄水疮,就把我接回来了,我妈妈给我剃了个光头,每天给我抹药,我不抹妈妈就吓唬我,说不抹药就不长头发了。
  我爸爸妈妈是1956年调到乌鲁木齐的,爸爸是新疆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处长,我妈妈是军区司令部托儿所当医生,到57年大批的军人转业,组织是就号召党团员转业到地方上去,我妈妈就转业到北门医院。北门医院当时破破烂烂的,就两三栋平房,一踩一脚泥,是接收的国民党的旧医院,我妈妈就带着一帮转业军人参加建院劳动。当时的劳动工具也少,就用新疆特有的工具抬把,用柳条编的,用抬把抬土修路,疏通渠道,脱土坯,修建房子,后来北门医院焕然一新,北门医院现在还在。
  我老伴叫闫天山,他爸爸闫化一也是渤海教导旅的,他妈妈叫李文,渤海教导旅电台的。我父亲叫王逐北,是战地医院的院长。我原来叫王新新,后来一上学好多孩子都叫新新,我又改名叫王丹妮。
  我妈妈在刚刚参军的时候在渤海教导旅政治部当过宣传员,后来在旅卫生队任看护班长,1948年入党,1948年夏天结婚,1983年离休,离休前在新疆军区司令部托儿所任医生,1999年11月8号因肺癌去世,享年70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