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瞻韬
偶得好书,兴头顿起,便于灯下诵古今名句,随陶潜采菊,从太白赏莲,与东坡促膝长谈。待书合意尽时夜已珊阑,睡去,却由枕上梦醒,忽于静夜之中思得明月。细看时方觉“月色映窗壁生辉。 ”遂衣起身,与月相会。
举目,但见天色如墨,一如沉寂的大海,无浪。若天只是一味的墨色,就让感觉有些单调了,于是,大自然的造化便从这里显出来了,他以他的鬼斧神工之力,为这天空镶了一颗眼睛----月亮,使这大片的墨色得到升华,凝聚为月的清辉。
想是羞了,月把一片云彩拉过来遮掩她那美丽的容颜,却不小心撕碎了它,化为点点星光,荡了开去,在天上,也荡了开去,在我的心里,月亮是无私的,他把通体的清辉洒向人间,抚慰月下每一个受伤的心灵,而自己却忍受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小时候,我总是在外婆的口中寻找月亮,那时,我躺在外婆的怀里,外婆在庭院里,庭院在忧伤的月光里。外婆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讲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关于月的故事。我就在外婆温柔的声音里沉沉入睡。在梦中,月亮变为剪不断的丝线,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绕啊绕,编织成一幅幅画卷,在画卷里,一个名叫吴刚的人在不知疲倦地砍着月桂树,而嫦娥抱着玉兔在向人间张望,她的目光似留恋不舍,又似哀伤惆怅。
长大些,便不再痴迷于神话故事。便从生活中寻找月亮,当我为外婆捶背,为工作了一天的疲倦的父母送上一杯茶时,我从外婆舒展的皱纹里,从父母湿润的眼睛里,读出了月亮的意蕴。
再长大些,便从一本本古典名著中寻月,便知月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丽。于是,不禁再一次将月珍藏在心里。
一丝微风将我拉回现实。累吗?月既能成为神话,她的内涵一定无限。在这明月的静夜,我遨游历史的长空,与古人对话、与苍天下棋,用心作注,以星为子,其乐无穷。
作者为庆云县作家协会会员,庆云一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