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赏于琇荣小说《南风歌》

□张红敏

“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好的书籍是抚慰心灵的良药,亦是一个时代的镜像。

读于琇荣的小说《南风歌》,耳际不时传来空灵的声调:“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永远是这样美丽忧伤的麦子,吐着芬芳站在山岗上……”

喜欢薰风南至的温煦,喜欢小满时咀嚼于舌尖的麦香……在人生的跌宕中体味痛苦与爱怜,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忧伤与欣悦……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大地里站着的人,他们眼神的深邃、他们骨骼的坚韧、他们内心的饱满。《南风歌》——一部五十年中国农民的发展史,素朴、真诚,与人间烟火处道尽情怀与迷茫、在悲欣交集中写就善良与哀愁,用朴素生动的笔触低吟浅唱了一首布满乡愁、充满希望的大地之歌。

关于内容:开篇是主人公谷子青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竭力游说孙女谷穗回乡工作。伴随着孙女的文学作品《枣林湾》故事的铺展,立体丰满的场景推进、回忆与现实自由切换的紧凑叙述,勾勒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走故土“闯关东”的谷子青,在艰难的“求生存”中,遭受命运的捉弄打击,逢遇苦难中的温情抚慰,亲情、友情、爱情伴随命运的跌宕,执着与舍弃、忠诚与背叛,一切都在时代的裹挟中踉跄前行,最终靠着善良朴素的土地情怀和坚韧向上的人格品质,在游离于城市工业文明边缘数十年,最终又回归故里、回归土地,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三代人如何以不同的姿态躬耕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大地,描绘了半个世纪来的中国土地、中国农民、中国农业的壮阔前进步伐,也是新时代农村农民农业的现实风貌,更清晰地阐明了粮食和土地是一切文明的根基所在的重大命题。

关于人物:谷子青,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代农民的缩影,有着中国农民的典型气质,如同一支麦子,历经寒冬、与大地相融,破土而长、在风中飘摇,忧伤又饱满、脆弱又坚韧,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凡的一粒,又是推动农耕文明前进步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子。他从小背负着责任与希望,在苦难中挣扎成长、在绝境中奋力求生、在情感中默默坚守,并在发展的浪潮中靠着土地上滋生出来的品性、一种耕种者天生的本然,影响着下一代与土地结缘、并深深耕耘,在时代的变革与前进中坚守一种朴拙情怀,在发展的螺旋式时空中演绎着一个朴素真理——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天。

谷仓,作为第一代农民的接班人,有着改革开放后那个时代的特有气质。他行走于土地边缘,开始时在粮站工作,经历了粮食系统改制后,在“致富”路上辛勤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先富”之路。他身上有着农民的朴素善良特质,也有着时代带给他的精明自私气息,在对待土地上,他没有父亲那么执拗,但他更有的放矢,应是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借力改革政策,成为新型农民中的“翘楚”。

谷穗,是农民的第三代,是有热情有激情有思想的新时代基层干部中的一员。严格来说,通过第二代的过渡,她可以说已完全走出了土地,但祖辈的影响在她身上仍旧发芽滋长,她还是选择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份子,这种血液中流淌的反哺情怀,有着一种天然的悲悯,更重要的是农村的广阔天地给予了她一份壮志、一种成就自我的舞台。与此同时,父亲谷仓坚决反对女儿到农村工作,又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淋漓尽致的现实: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出土地,希望她们有更广阔的天地,这固有的意识是也是一个时期农村的现实再现。

母亲,作为一个农村女人,带给谷子青的是传统的、丰满的、纯良的、坚韧的性情,这是生命力量的源流。田禾是谷子青的初恋,舒文是谷子青的妻子,这两个女人代表着他的少年、青年、壮年以至老年这一路走来的精神支撑。爱情不是哪个时代、哪个年龄的专有产物,每个人心灵深处都会有属于自己一块领地。《南风歌》里的爱情,是中国农民的爱情,生存与责任至上,但又无法泯灭掉内心的坚守,如田禾一生的执念、如谷子青一世的牵挂,在失去与得到中、在痛苦与挣扎中,伴随着大地的丰收,一切得到释然。如作者言:“世界上所有的开幕需要仪式,唯有爱,以猝不及防的方式突然来临,却要用一世的修行慢慢包容。 ”

田生被生活挤压后没能守住自我初心,嫉妒让他的生命变得狭隘。他背叛了友谊,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也背叛了爱情。对谷子秀单方面的感情遭受挫折后,他选择了报复,最终让他与田禾的结合也充满悲哀,后也因儿子田川的急功近利和他过于自我的秉性,命丧爆炸现场。这就是宿命。也正如和他一同身亡的那个“老秃”,竟是田禾苦苦找了多年的亲弟弟。一切因缘难以言清、难以言尽。

什么叫故乡!是祖先疲惫的脚步最后停留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农民“把爱和感激融进了血液,生生不息地传给了后人。只要有土地,有一把植物的种子,他们就能把生活过成太阳花,每天仰着脸露出比阳光还灿烂的微笑。 ”

说说场景:《南风歌》是在热闹的丰收节里收尾的。丰收也预示着又一次的播种。向未来,美好可期。回味全书,几个场景印象颇深。

鬲津河旁挑河的窝棚是谷子青一个新的命运起点。他把队里的粮食弄丢了,一车的口粮跌落进冰窟窿里。难以面对的现实逼迫着他作出逃离的决定。“人走了,所有的罪过都带走了。 ”那一幕幕的艰难细节立体多维真实细微,只有走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彻心彻骨地体会到。此时,谷子青的声音是这样的。“我不害怕死亡,我只是不想面对它。饥饿和死亡如影随形,一直在我身边出没,无论我对这个世界是多么小心翼翼地温柔以待,但总是逃脱不了它的威胁——用饥饿或者意外的方式。如果这将注定是我的宿命,那我选择反抗,如果人生是角斗场,注定要面对血腥厮杀,我也要挑选自己满意的终结方式。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迎接死亡,无论它将在我生命中那阶段出现——早或者晚,我都将无憾。 ”现实主义作品是什么?是艺术的真实感立体感。在生死瞬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成为战士成为那个赤裸的自己。

逃离的遭遇是成长的盐分。人生是有众多盲目的偶然构成的,矿山崩塌、卧轨男人、红围巾女孩,还有申科叔的漠然、周矿长的阴险、被利用的老路、重情义的申科等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让他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也让他在痛苦的叠加中更加坚韧。谁见过一只鸟从天空飞过的影子吗?他见过。经历了肉体与灵魂的折磨,谷子青终究更加自我认知,他如此“想念一枚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的惊喜,感觉从地心升腾起一股强劲的力量在鼓舞着他,仿佛从脚心正钻出一根纤细的藤蔓,发芽、生根,向着大地深处生长着根须,汲取大地的营养。他想踏踏实实地站在大地上,站在泥土里。 ”于是,有了蛮卡屯的扎根,有了一个好女人舒文。谷子青无疑是那种有一定思想的普遍意义上的农民。于是,他写就了自我的传奇。

卖驴的场景有四两拨千斤之力。历史的舞台总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曾经的马拉车、驴赶磨、锄犁地的场景慢慢退出舞台,使命完结,那些带着体温可以情感交流的牲畜无疑成为果腹之欲的物种。那么谷子青家的“驴”的归宿也就一目了然。然而,驴成为了一根线,成为念想,成为记忆。卖驴的一幕,细节情绪过程刻画入骨。谷四媳妇这个傻女人与驴的情谊,缘于谷子青曾经赶着驴车救了她。谷四媳妇开始念驴的好,给驴送食物,和驴聊天谈心,用命护驴,以至村里人说:“谷四媳妇遇到驴,就不傻。 ”这头村里仅存的驴,一头孤独的驴,曾救了犯心梗的谷子青,曾是谷四媳妇最贴心的伴,人舍不得驴,驴也不肯离去,这又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人不想离开土地呢!驴的失去象征着农耕的变革。他将驴赋予某种象征,比如说一个时代、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一种浸入血液的情感。“红房子”,是谷子青与田禾青梅竹马的爱情标志,也是那个难以饱腹的时代的期冀和希望。当年,在盐碱地洼陷处天然形成的空穴里,他们一起放了田禾的红匣子。田禾命名为“红房子”,并期冀:以后在这儿盖一座像它一样的红房子。希望,是苦难岁月的光与暖,像魔咒般在黑夜里在白昼里循环重复着:我就在这,来我这里,我这里是你所梦想的一切。这样的伏笔也像极了百废待兴时期那个时代的所有情绪,现实苦涩,未来可期。而这未来,于历史只是一瞬,于人生,却是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红匣子最后是被田禾找到了,她带给谷子青,日子好了,红房子建起来了。而他们已是老态龙钟,一个老年痴呆,一个饱经沧桑后用深爱承担一切命运的恩赐。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世间,每个人都有麦子般的忧伤,又有丰收后的温暖沧桑。

还有交公粮的现场演绎、扶贫中的各类境况、土地流转的是非等等,都成为特定时代的符号。同时,在缓缓地叙述中,作者那丰沛饱满的思想和情感难以控制,用谷子青的家书和在小木屋里发现的残片断章的独白,完成了自我灵魂的诉说,巧妙自然。“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这是文学的呈现,也是个体和整个时代发展的痕迹。“田野里长满了甘蔗,仿佛永远给他甜蜜似的”。在《南风歌》里,作者嗓音嘹亮地展示了中国几代农民的道德理想主义,也不无乐观地透露出对发展的颂扬和温暖的希望。文中每个人物似乎都是真实的存在,每个场景似乎都是曾经的过往,每段遭遇似乎散发着似曾经历的滋味,一个个平凡个体的隐忍与苦难、宿命与希望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推涌着前行,每个人都参与者、都是实施者、都是推动者,在时代变革的阵痛中、在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去创造了属于自我的丰收,去创造了属于时代的辉煌。

生逢盛世,薰风而至。向每一寸芬芳的土地致敬!向每一双劳作的双手致敬!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