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子弟兵西征记(第二辑铁血男高歌西进)

□刘月新


听渤海老兵讲西征故事

孔宪智是山东宁津县时集乡仝傅村人,1934年1月生,1947年3月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同他一天参军的,他们村至少有15人。部队开始是在阳信的小付庄驻扎,因敌机轰炸,又转防庆云县。他报名参军时还在村里读小学五年级,13岁生日刚过。他一入伍就在卫生队,任司药、医生,进疆后任库尔勒医院副院长、院长和副书记、书记,当了院长还经常主刀,是外科医生。国家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喀喇昆仑公路时,他作为随队医生援巴两年半。

谈他自己,老人轻描淡写,一直没多说什么;说扛枪打仗,负伤流血,都是应该的,是正常的,因为自己是一个兵;屯垦戍边,开荒屯田,进山剿匪,住地窝子,吃野菜就盐水,也是应该的,因为创业时期就得吃苦。谈起大西北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老人家记忆犹新,感慨多多,用他的话说,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晃荡,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在这里,我借用老人家的口吻,再现当时场景,听他来讲述几段西征路上的故事。不知你读后感想如何,反正我是被深深感动了。


永远的康乃馨

1947年12月份,我参军的第一年,一个13岁的小兵,随部队行军到了山西曲沃闻喜一带,经过一天急行军,宿营在一个小村庄里。这个地方已经是半解放区了,村里好像正在搞土改,人们忙忙碌碌,但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们3个人被指定住一户人家。这一家只有一对年轻夫妇,虽然他们衣着简朴,但从他们的一举一动和窗棂上面尚未脱落的红囍字来看,这是一对新婚夫妇,说不定前几天刚刚拜了天地。新媳妇个子不高,不多说话,是典型的年轻俊美媳妇,我们索性就叫她小大嫂吧。

自从我们进了这个家门,小大嫂就不停地忙着,屋里屋外,收拾整理着窄小而简陋的房子和小院。我们帮她挑水,她也不客气。我们打扫院子,她给我们递扫帚。我们每干完一样活,她总对着我们笑笑,笑得自然而亲切。从不说话,但她绝对不是哑巴,因为我们听到她和她丈夫有时轻轻地说话。不大一会儿,她就把仅有的一铺可以睡人的炕清理了一遍,把自己家简单的被褥推到炕的一头。我们想,他们可能一会儿要搬走的,留出的另一头显然是给我们放背包的。我们和平时宿营一样,把背包放在老乡留出来的炕的一头。

小大嫂仍在房子里出出进进,毫不避讳,完全没有妇女见了兵的窘迫不自在。她丈夫的性格和她如出一辙,除了和妻子出出进进忙碌,也不多说话,但出去的时候多。他们夫妻配合得默契得体,好像一切都在不言中。有时两人也相对笑笑,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里蕴藏着什么。丈夫的一条腿有点跛,他说是负伤退伍的军人,我们一听就倍感亲切,说话也少了些拘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