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

文/刘洪忠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庆云县尚堂镇大郝村村民郝朝伦老人联系到庆云纪念馆,准备将珍藏多年的父亲遗物无偿捐赠给庆云纪念馆,教育后人不忘先辈艰苦奋战,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两件遗物分别是一床解放战争时期的军被和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缴获日军的文件箱,追寻这两件遗物的渊源,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浮现在我们眼前。

郝朝伦老人的父亲名叫郝世印,一九一五年四月生于庆云县大郝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郝世印自幼聪明好学,一九二一年板营高小毕业后,又考入泊镇师范。一九三四年与板营范普权(开国少将)长妹结婚,生育子女三人。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入侵华北,日军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难当头,民族垂危之际,他和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一样,离开父母,丢下妻儿。(郝世印是独子,当时家有薄田五亩,父亲年迈,母亲失明,长子二岁,幼女未满周岁)。来到盐山县,参加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当时参加部队大部分的是沧县、南皮、盐山、庆云、乐陵、宁津几县的爱国青年,大家都身穿便服,每人发一个半红半黑色的袖章。武器土洋不等,还有大刀长矛之类。郝世印参加的是二路一大队,大队长是刘权政,副大队长是李子贞,郝世印是战士,后来又兼任文书,不久被调随营学校受训,队长是吕暑,教导员陈士义。在随营学校中有共产党员张玉梅 (1940年10月任中共盐山县委书记)同志常密送文件给郝世印看,文件名称是“血花”,不许传交别人,看完之后交原主。其次,还有些其它文件也是阅后交原主。当时的进步思想对郝世印启发很大,坚定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这期间张玉梅多次找他谈话,一九三八年二月在南皮马村镇,郝世印经张玉梅及指导员介绍光荣入中国共产党,候补期三个月,期满后转为正式党员。受训出校后,郝世印任指导员。一九三八年夏,盼来了肖华率领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冀鲁边。部队整编后,郝世印和战士们全部换上了绿军装,配发了枪支弹药。原一支队改为第七、八两团和特务营,郝世印任八路军七团二营五连指导员。八路军和根据地很快发展壮大,在一九三八年夏至一九三九年初春季里,郝世印和战友们一块打鬼子、端炮楼、破袭路、解放旧县城、打击敌伪顽的头目刘佩臣、张子良、刘景良、王福成等,为开辟以旧县城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三八年秋天,冀鲁边区出现三十年不遇的旱情和蝗灾,粮荒异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九三九年初,主力部队开始分批南下鲁南。此时郝世印由七团二营五连指导员调任武术大队指导员,后改为特务连。一九三九年二月,由政委周贯五率领七团和特务连第二批转战鲁中、鲁南。他们一踏上鲁中,就迎头打了一个大仗,那就是肥城陆房反扫荡战斗。

1939年5月初,日军驻山东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次郎调集济南、泰安、兖州等地的日伪军5000余人,兵分9路围攻泰西地区。

5月10日,敌人汇集肥城县周围,步步逼近,将115师师部及地方党政机关等3000余人,包围在陆房地区不足20平方里的山区,妄图将一一五师和泰西抗日武装力量一网打尽。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一一五师迅速作出战斗部署:六八六团占领陆房西南面的肥猪山和蚜山,特务营、津浦支队占领陆房东面的凤凰山和北面的黄土岭,冀鲁边区七团三个营防守陆房南面九山、琶山、望鲁山一线阵地。 5月11日凌晨,陆房战斗打响了。敌人密集的火炮持续轰炸了半个多小时,在炮火掩护下,日军分兵多路,向师控制的各高地发起猛攻。郝世印率领特务连防守九山,依托山上的工事,浴血奋战,面对数倍敌人,毫不畏惧,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从早晨持续到下午5点,精疲力尽的敌人开始收缩兵力。天渐渐暗下来,为保存力量,师部首长决定趁着夜色,轻装突围。晚上10点以后,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各路突围部队顺利突出敌人包围圈。陆房战斗毙伤日军1300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歼灭一一五师主力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泰西人民抗日斗争的信心。

陆房反扫荡战斗突围后,冀鲁边七团伤亡很大,经整编后,将七团及特务连正式编入一一五师六八六团。贺东生任团长,刘西元任政委。郝世印先任五连指导员,不久调任二营六连指导员,连长是郭连仲。后相继又调三营八连任指导员。在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三年郝世印在三营十二连任指导员,杜秀章任连长。一九四零年八月东江纵队政委古大存同志经鲁南去延安,和一九四二年七月刘少奇同志去延安,都是由贺东生团长率领六八六团三营十一、十二两个连担任护送任务。郝世印还曾多次参与护送党的高级干部及文件、武器、弹药等物资。一九四二年日军偷袭唐家岭战斗中,郝世印身负重伤,当时,医疗条件所限,弹片无法从体内取出,直到一九八六年去逝,弹片伴随郝世印终生。

一九四四年郝世印被调往滨海军区成立的干部教导大队学习,毕业后任六团组织股组织干事,兼任团部协理员,后调任十三团一营政治教导员。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郝世印任滨海军区被服兵工厂政委。现存一张一九四六年春天,郝世印任被服兵工厂政委时与赵璋、蔡英昌、杨绍武四位战友的合影照,和一张一九四六年冬季,郝世印在莒南县扁山村身穿军大衣的单人照,还有一床印有“滨海军区被服厂”字样的军被,和郝世印生前使用过的文件箱,虽历经70多年,被子仍保存完整无损。

一九四八年春,郝世印多年的胃溃疡和沙眼病复发。正在养伤的郝世印突接到南下的命令,由于命令紧急,在家养伤的郝世印与部队失去联系。新中国成立后,郝世印响应号召,投入到文化识字运动中,1951年4月庆云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四等教学模范。每当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郝世印默默藏起功与名,从不向外人提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一九八六年经组织批准,郝世印享受抗战老兵待遇。一九八六年十一月郝世印病故,终年七十一岁。郝世印去逝后,友人给他送的挽联上写着:“救国功高垂青史,归乡学深留芳名。 ”这是对郝世印一生的光辉写照。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