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秋韵

□马青山

在古都京城,最能体现出秋的韵味的,大概要数座落于西郊的香山了。

寒露前后是登香山品秋的最佳时节。

快到山脚下时,香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简直就是一条横卧在那里的巨蟒。浑身全是墨绿色,郁郁葱葱的,满眼苍翠,极有生机。有的时候,雾霭缠绕于山巅,似虚似实,如幻如梦,仙气飘渺,似有镜花水月之意,愈见其苍茫。我随众人拾级而上,心情是难言的愉悦,用两句孟郊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是最恰切不过了。

稍顷,爬至半山腰。在山路较平缓处,我手搭凉棚,环顾四周,目之所及,如连绵的画卷,几乎全是红叶,满山遍野的,铺天盖地的,似火般热烈。一面山坡是红色,偶尔其中夹杂着零星的橘黄色,到了山坡的脚下,又有成片的浅黄、葱绿、紫色、淡蓝色缠绕。还有一道浅浅的山涧,沿着两面山坡相交的夹角往两边看,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恰好就是绿色和淡蓝,犹如一位画家拿着色彩泼墨上去的。这时候,你真的就要感慨天地造化的精灵,感慨这鬼斧神工的杰作;还有一座尖锐的山峰,四周围着一圈鲜红的叶,山峰顶端却是青翠欲滴;一座外形酷似馒头的山包,从根到顶,几乎全是稠密密的红叶,连只山雀也不能飞进去。座落在半山腰上的琉璃塔也是一景,塔身苍茫古朴,红黄绿相间,周围参天古木,树上绿叶环绕俯视眷顾,并且高于塔楼,对之护佑交谈;此塔虽是孤零零孑然一身,然则四周观赏者如织,自乾隆年间问世至今,二百多年独立于此,没有丝毫的孤独感。所以,这静宜园秋的韵味,首先就是其独特的颜色和清晰的层次感。

在即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刻,我又一次贮足,凝神细听,则寂静如旷野,连个鸟鸣的声音也没有。时,一块乌云飞起来,瞬间滴滴答答落起雨来,透明的雨滴浇在树叶上,水洗了一般的洁净。雨点敲击树叶,虽是小声,然则更增加了山的静。这应该说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典型的景致了。旋即,雨住日出,一束粗的光线穿过硕大黑云层射下来,于两座山峰间,顷刻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弧形彩虹。游客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欣赏起虹来了。此时的香山就成了法国小说家拉伯雷笔下的巨人庞大固埃,他用半截舌头就能掩蔽一百八十多万人避雨。这一天,到底有多少人在香山旅游赏秋,有谁做过详细的统计呢?究竟有多少有人坐拥其怀抱里,竟然没有半点声音,人们的鞋底和岩石的碰撞声,人与人之间的聊天声都哪儿去了?莫非这山中真的有神,专门消除这损害人们健康的杂声噪音吗?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香山里这种独有的寂静,我认为,和色彩层次一样,也应该成为其秋景的一大特色。

全京城的秋味都浓缩集中到了香山一个点上。沉浸在京城香山独特可观的秋韵里,我忙不迭地摄影,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用午餐。什么叫“秀色可餐”?这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著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享有“园林艺术”的香山饭店也成了秋色里的一道可观的风景。

香山的秋真美!这层林尽染处处美景的秋韵,是经历了风雨之后的丰腴,便有了令人满意的收获。在这收获的季节,但愿普天下的所有人都有一个理想的好收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