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唱响乡村振兴时代华章

本报讯(孟飞)十三五期间,我县全面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稳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城乡新旧动能转换,“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有力。

十三五期间,我县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产业体系持续优化。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54.72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8万亩,预计全年实现总产32万吨、总产值8.6亿元。截止目前,生猪、肉牛、羊出栏量分别达11万头、1.01万头、3.12万只,肉鸡、肉鸭出栏量分别达340.06万羽、720.35万只,蛋鸡存栏124.32万羽;水产养殖面积为8385亩,全年渔业总产量预计3708吨。

生产体系不断健全。 7.6万亩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依托庆裕等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实施两个片区、四个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新增耕地0.42万亩。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10721亩。

经营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庆云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目前,全县共有党支部领创办党支部创办股份合作社达到235家,337个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十三五期间,我县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

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依托航天绿园、山东乐喜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汁农果蔬等加工企业,推进建设了标准化枣基地、红枣深加工等项目,充分挖掘枣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旅游采摘的“新六产”项目。 2018年,尚堂田园综合体、庆云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为省级试点;2019年,庆云县被评为山东省“新六产”示范县、庆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纳入国家级创建范围,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创建园区之一;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设立了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

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淘宝“村播”平台已与多家农业企业达成合作,汇聚了包括小米、枣制品、有机蔬菜、铁皮石斛等多种特色农产品,推动了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全县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2个乡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示范园区获评全市优秀“工友创业园”,实行零费用入驻政策,现已入驻电商主体、电商平台、美工运营、物流快递等相关企业56家。

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投资6000万元组建了全省功能最全、服务最广、面积最大的县级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涉农单位集中办公,涉农服务一站办理。对三农综合服务中心各版块进行提档升级;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以农机合作社、农资供应商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实现纵横联合,抱团作战,极大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目前,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已达240多个,拥有农业机械1万余台,服务面积累计达10万亩;通过社会化服务,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播、收等环节农业机械化使用率已达99%。

十三五期间,我县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以清洁庭院、美丽庭院、清洁村庄、美丽乡村创建引领带动,持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16.56万亩。完成改厕36070户,建成公厕110处,完成污水改造155个村,完成户户通工程325个村,381个村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范畴;创建各类美丽庭院7440户、各级美丽乡村107个,创建省级清洁村庄79个,村庄环境卫生验收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以深入推进土地改革和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为两大重点,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鲁望集团、水发田园综合体、国家级石斛小镇、中科院新范式农场等现代农业项目,加大鼓励引导,强化政策激励,全面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实效。 2018年8月底,全县381个村庄的产改工作已基本完成,成为首个整建制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省级试点县。通过改革,累计登记经营性资产6900万元,非经营性资产9300万元,资源型资产1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2.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8%,全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整合至省级数据库,实现了土地承包数据的无缝对接。

十三五期间,我县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为抓手,农业基础保障显著改善,产业水平快速提升,农业功能得到拓展、一二三产融合度加速提升,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期评估验收;成功申报严务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国家、省、市级产业园梯次推进的格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