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52个“党建共同体”成乡村振兴强力引擎

本报讯 (张志鹏 赵玉栋 刘蕾)“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庆云县将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一举破解了村庄要素资源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村级“造血”功能不足等突出问题,生动演绎出乡村振兴路上的“庆云实践”。

在常家镇西柳村的蚂蚱养殖大棚里,饲养员正忙着给蚂蚱投喂青草,不到半个小时,200多斤青草就消耗殆尽。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西柳村开始养殖蚂蚱,仅当年收益就达到16万元。收益虽好,但每天几百斤的青草却让他们一直犯难。“蚂蚱对青草质量要求高,不能沾一点儿农药。我们村里没有那么多成方连片的土地,找青草成了大难题,限制了产业扩大。 ”常家镇西柳村党支部书记刘欢迎说。

今年,西柳村的蚂蚱养殖产业迎来了新的转机。原来,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示范创建专项行动,打破各村行政壁垒,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培育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抱团取暖”。常家镇抓住机会,联合西柳村附近7个行政村成立了党建共同体。“我们在西柳村蚂蚱养殖基地周围规划了130亩设施用地,打算扩建100个养殖大棚,采取基地建棚,其他村庄提供蚂蚱草料的联合模式,让7个村庄抱团发展蚂蚱养殖产业。 ”常家镇党委书记李月柱说。

目前,常家镇西柳村已经建起16个400平方米的大棚和12个80平方米的大棚,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头羊’作用,加强与中国农业银行、庆裕、孟氏集团的合作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创出一条实现土地、分红、劳务‘三收益’的‘常家’模式。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为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常家力量。 ”常家镇党委书记李月柱说。

随着党建共同体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个个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党建共同体在庆云大地上纷纷涌现。截至目前,全县以示范村为龙头、以产业为核心,已组建起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52个,覆盖全部行政村,真正以党建链串起发展的产业链、群众的致富链。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